蒙牛净利润暴跌98%商誉暴雷与业务失衡的双重打击
蒙牛乳业发布的2024年财报在乳业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财报显示,蒙牛全年净利润同比暴跌近98%,仅剩1.05亿元,创下近8年最差纪录,这一惊人数字不仅让投资者震惊,也让整个乳制品行业为之侧目,蒙牛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本文将深入探讨蒙牛净利润暴跌的原因,以及这一事件对蒙牛未来发展的影响。
蒙牛净利润暴跌的“罪魁祸首”
蒙牛净利润的暴跌,主要归咎于两笔历史收购的商誉暴雷和业务失衡。
商誉暴雷:贝拉米与现代牧业的拖累
贝拉米是蒙牛在2019年以约71亿元人民币的高溢价收购的澳洲奶粉品牌,贝拉米的表现并未如蒙牛所愿,从巅峰时期的10亿营收,到2024年的不足1亿,贝拉米的业绩断崖式下滑,直接导致蒙牛对其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高达38-40亿元,这一数字几乎吞噬了蒙牛全年的净利润。
蒙牛的联营公司现代牧业也未能幸免,由于原奶价格下跌和生物资产缩水,现代牧业录得商誉减值亏损及其他额外减值亏损,导致蒙牛在该联营公司上录得亏损约8.27亿元,商誉减值亏损对蒙牛的影响就达到了3.49亿元。
业务失衡:液态奶独大,其他业务萎靡
蒙牛的业务结构失衡也是导致其净利润暴跌的重要原因,从财报中可以看出,蒙牛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液态奶业务,2024年,液态奶收入占蒙牛总收入的比重高达82.4%,而奶粉、冰淇淋和奶酪等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则相对较低。
液态奶收入虽然高达730.7亿元,但同比下跌了11%,尽管特仑苏等明星产品依然保持强劲的市场表现,但蒙牛未能推出更多同级别的爆款产品,纯甄、真果粒等老产品也受到消费降级的影响,市场表现不佳。
奶粉业务方面,蒙牛虽然近年来不断发力,但收入依然下滑明显,2024年,奶粉业务收入为33.2亿元,同比下滑12.7%,尽管蒙牛推出了全球首款添加创新MLCT结构脂和新型OPO的奶粉“恩志”系列,但并未能扭转奶粉业务的颓势。
冰淇淋和奶酪业务同样表现不佳,冰淇淋业务收入由2023年的60.26亿元下滑14.1%至2024年的51.75亿元;奶酪业务收入虽然达到了43.2亿元,但离蒙牛曾定下的2025年奶酪业务“百亿营收”目标相差甚远。
蒙牛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蒙牛净利润的暴跌,不仅暴露了其在商誉管理和业务结构上的不足,也使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与挑战。
财务压力加剧
由于商誉减值和业务下滑的双重打击,蒙牛的财务压力显著加剧,财报显示,蒙牛2024年末的未偿还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高达346.37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务金额就达到了166.62亿元,而蒙牛手上的现金及银行结存金额仅为173.39亿元,债偿压力不言而喻。
蒙牛的流动性风险也在加剧,截至2024年末,蒙牛的净流动资产由2023年的15.34亿元骤降至-12.39亿元,流动负债规模已超过流动资产。
市场竞争加剧
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上,蒙牛与伊利、光明等品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蒙牛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特别是伊利,不仅液态奶业务与蒙牛规模相当,都超过了800亿元,而且在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上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上半年,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营收就达到了145亿元。
消费者需求变化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乳制品市场也在发生深刻变革,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口感、营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蒙牛在产品创新、品质提升等方面并未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导致蒙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蒙牛未来的出路与策略
面对净利润暴跌的困境和挑战,蒙牛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出路和策略调整。
“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
蒙牛新任总裁、蒙牛元老高飞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构想。“一体”就是液态奶、奶粉、冰淇淋、奶酪等主营业务的基本盘要稳住;“两翼”则是一边搞创新业务如专业营养品、高端原料等筑起护城河;另一边做好国际市场开拓营养全球的消费者。
为了推进这一战略构想,蒙牛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调整,包括主动控制发货节奏、清理渠道库存;降低KPI考核标准;实行精兵简政提高单位能效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蒙牛的财务压力和市场压力。
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蒙牛加大了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的投入,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蒙牛推出的“恩志”系列奶粉就是其在产品创新方面的一次尝试。
国际化布局的推进
蒙牛还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来拓展国际市场,这不仅可以提高蒙牛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蒙牛净利润暴跌98%的事件无疑给整个乳制品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不能忽视商誉管理和业务结构的合理性,也告诉我们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时,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对于蒙牛来说,虽然短期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只要能够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毕竟,蒙牛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乳制品行业中的佼佼者之一,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依然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