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凤冠冰箱贴的队排到了国博大门外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的门前,清晨的寒风中,一条长龙般的队伍悄然形成,人们或低头刷着手机,或焦急地望着前方,偶尔有人低声交谈,但更多的是沉默中的等待,他们并非在等待博物馆的开馆,而是在等待一款文创产品的发售——凤冠冰箱贴,这款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自2024年7月上架以来,迅速成为国博文创产品中的“顶流”,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抢购热潮。

凤冠冰箱贴的诞生与火爆

凤冠冰箱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国博的镇馆之宝——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这款凤冠镶嵌了115块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4415颗珍珠,采用了点翠、掐丝的工艺,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2023年年初,国博的文创团队留意到,有观众在自媒体上发布和凤冠文物的合影,这让文创团队嗅到了契机,决定以凤冠为灵感设计一款文创产品。

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文创团队最终决定推出木质和金属两款凤冠冰箱贴,木质冰箱贴由3层木质材质叠加拼接而成,中间每粒珠子和两侧的珠串都由工人手工粘贴,一个成熟工人每个小时只能制作6个,金属款则更加复杂,工人需要手工安装突出的6个凤头、10个珠串,还要粘贴红蓝色的小珠子,一个成熟工人每小时只能做4件,两款冰箱贴在细节上都力求还原文物原貌,如双翼能活动、珠子采用椭圆形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制作难度和成本。

正是这些精心的设计和制作,让凤冠冰箱贴一经上架就迅速走红,2024年7月19日,木质凤冠冰箱贴在国博闭馆前2小时摆上柜台,在没有任何宣传的前提下,卖出1700个,上架3个多月来,凤冠冰箱贴卖出近8万个,笔记本、化妆镜等10余款凤冠系列文创产品陆续上市,销售总额已突破1000万元。

抢购热潮下的国博景象

随着凤冠冰箱贴的火爆,国博的门前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排队景象,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时,国博的门前已经聚集了大量等待购买冰箱贴的人,他们中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专程赶来抢购的市民,有的人甚至提前几个小时就来到国博门前排队,只为了能够买到心仪的冰箱贴。

为了应对抢购热潮,国博采取了多项措施,国博每天现场发放一定数量的号码牌,每人限购2个冰箱贴,木质和金属款分别限量发售,国博还在文创销售区增设了多个收银台和取货窗口,以加快购买速度,这些措施仍然难以缓解抢购热潮带来的压力,每天开馆后不久,木质冰箱贴就常被抢购一空,金属款也往往在短时间内售罄。

在国博内,凤冠冰箱贴的热销也带动了其他文创产品的销售,许多游客在买到冰箱贴后,还会顺便购买其他文创产品作为纪念或礼物,国博的文创产品销售区因此变得异常繁忙,工作人员们忙碌地接待着一位又一位顾客。

社交媒体上的“社交货币”

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不仅体现在国博门前长长的队伍中,更体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许多人在买到冰箱贴后,都会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成果,他们或晒出与凤冠文物的合影,或展示冰箱贴的细节和精美程度,或分享自己的抢购经历和心得,这些分享和转发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凤冠冰箱贴,也激发了更多人的购买欲望。

在社交媒体上,凤冠冰箱贴被赋予了“社交货币”的属性,拥有它,仿佛就拥有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许多人甚至将购买凤冠冰箱贴视为一种文化消费和时尚潮流的体现,这种文化现象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参与,有的外国游客在来到中国后,也会专程前往国博购买凤冠冰箱贴作为纪念和礼物。

博物馆文创的井喷与反思

凤冠冰箱贴的火爆是博物馆文创产业井喷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和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的提升,博物馆文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推出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性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情感寄托,也促进了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在博物馆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一些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缺乏创新和特色,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一些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上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忽视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长远价值,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体验。

在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其的规范和引导,需要鼓励博物馆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注重创新和特色,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性,需要加强对文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还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购买文创产品。

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不仅是一款文创产品的成功,更是博物馆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化消费和时尚潮流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思考了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博物馆能够注重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推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性的文创产品,我们也期待消费者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文创产品,注重其文化内涵和长远价值,共同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