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也顶不住了,关税压力下的博弈与困境
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国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往往错综复杂,而关税政策的变动更是为这种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的关税政策,一些全球化零售企业的经营已经受到了显著影响,沃尔玛,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与中国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沃尔玛中国供应商在关税压力下的困境,分析双方之间的博弈,并尝试为这一困境提供实用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沃尔玛的降价要求与供应商的抵制
有媒体报道称,沃尔玛已要求部分中国供应商大幅降价,以抵消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征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一要求迅速引发了众多中国供应商的强烈抵制,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据报道,包括厨具和服装供应商在内的部分中国企业,被沃尔玛要求在每轮关税调整中降价10%,这几乎等同于让供应商承担全部新增关税成本。
面对如此大幅度的降价要求,许多供应商表示难以接受,他们指出,由于利润空间原本就极为有限,降价幅度若超过2%至3%,就会导致严重亏损,甚至可能被迫降低产品质量,一位供应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但这次沃尔玛的降价要求实在太高了,我们根本无法承受。”
沃尔玛的供应链体系与议价能力
长期以来,沃尔玛依靠其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以及旗下的山姆会员店,能够以同等价格销售性价比高于很多同行的产品,这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沃尔玛庞大的采购规模和强大的议价能力,随着当前全球性的关税摩擦加剧,沃尔玛的价格和供应链体系也开始受到严峻考验。
在谈判过程中,沃尔玛与各家供应商进行了单独沟通协商,不同供应商面临的降价幅度要求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此次降价要求都给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有供应商表示,此前虽然沃尔玛也进行过价格调整,但从未像这次一样面临如此大的降价压力。
沃尔玛的供应链模式采用直接进货和全球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直接从工厂进货,绕开中间商,缩短供应链并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全球采购网络,从其他国家供应商进口商品,利用全球资源获取更优质低价的产品,这种供应链模式使得沃尔玛能够更好地淡化关税调整带来的影响,并利用规模优势压低供应商价格,从此次对中国供应商施压的情况来看,沃尔玛可能在短期内无法找到替代中国供应商的产品。
供应商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面对沃尔玛的降价要求,中国供应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无法承受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压力;如果拒绝降价,可能会失去与沃尔玛的合作机会,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一些供应商开始考虑调整生产策略,从越南等其他国家采购产品以降低成本,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产品质量可能因供应链的调整而受到影响,不同国家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质量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从其他国家采购产品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和供应链管理,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除了调整生产策略外,一些供应商还尝试与沃尔玛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协商,他们希望沃尔玛能够合理分担关税成本,而非将压力全部转嫁给供应商,这一诉求并未得到沃尔玛的积极响应,沃尔玛方面表示,将继续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努力为顾客维持尽可能低的价格,并鼓励各方共同努力寻求共识。
沃尔玛的增长瓶颈与未来展望
关税挑战不仅给中国供应商带来了困境,也暴露出沃尔玛当前遭遇的增长瓶颈,数据显示,在2024年2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的2025财年,沃尔玛全球实现营收68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营业利润为293亿美元,同比增长8.6%,虽然整体业绩仍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在中国市场,沃尔玛表现出色,年度净销售额规模约为203亿美元,第四季度净销售额攀升至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7%,可比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3.1%,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达34%,在门店扩张方面,山姆会员店过去12个月在中国新开6家店,仅第四季度就新开4家,这些数据显示出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沃尔玛也警告投资者,由于消费者支出低迷和外汇逆风,利润增长将放缓,沃尔玛预计,2025财年净营收增长3-4%,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3.5-5.5%,这一预期低于去年增速且低于华尔街的预期,这表明沃尔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从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来看,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使毛利率有所提升,尽管部分被业态结构变化抵消;运营支出率下降得益于销售增长、业态结构变化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山姆会员店不仅在数量上扩张,会员费收入增长也超过35%,适宜于山姆开店的市场仍然以消费能力较强的一二线城市为主,数量有限,这限制了山姆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和增长。
相比已经成为公司现金奶牛的山姆品牌,沃尔玛品牌本身仍然处于衰退和调整期,在中国市场,沃尔玛的大卖场业务过去几年一直处于调整状态,数据显示,从2020财年至2024财年,沃尔玛在中国门店数量分别为412家、403家、361家、322家、296家;关店数量分别为9家、42家、39家、26家,这表明沃尔玛在中国的大卖场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面对关税压力和供应商困境,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需要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
- 加强沟通与协商: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应加强沟通与协商,共同应对关税压力,双方可以就降价幅度、关税分担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通过加强合作和互信,双方可以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 优化供应链管理:沃尔玛可以进一步优化其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优化采购流程、提高库存周转率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沃尔玛也可以考虑从其他国家或地区采购产品以分散风险并降低成本。
- 推动产品创新与质量提升:中国供应商可以加大产品创新和质量提升的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质量等方式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这将有助于中国供应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 拓展多元化市场: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可以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沃尔玛可以考虑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开设门店或拓展线上业务;中国供应商也可以考虑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产品以拓展市场,这将有助于双方降低关税压力并分散风险。
- 加强政策倡导与合规经营: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可以加强政策倡导与合规经营,推动政府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关税政策,双方也应加强合规经营意识,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降低因违规行为而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沃尔玛与中国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和困境是全球化商业环境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面对关税压力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并加强合作与互信,通过加强沟通与协商、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动产品创新与质量提升、拓展多元化市场以及加强政策倡导与合规经营等方式来应对挑战并寻求发展机遇,双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共赢发展。
我们也应认识到全球化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他们才能在全球化商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鼓励读者对沃尔玛与中国供应商之间的博弈和困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通过了解双方的合作背景、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等因素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我们也希望沃尔玛和中国供应商能够加强合作与互信,共同应对挑战并寻求发展机遇,为全球化商业环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