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无证据支持餐饮小票致癌
关于餐饮小票可能致癌的说法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说法源自广西一位乳腺癌患者的视频,她在视频中提醒公众,超市结账或是外卖点餐的购物小票应尽快扔掉,因为这些小票采用的热敏纸表面含有双酚A(BPA)涂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致癌,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双酚A能致癌,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一、热敏纸与双酚A
热敏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其表面涂有一层化学涂料,在受热时能够显色,从而记录下文字或图像信息,这种纸张广泛应用于超市、银行、餐厅等场所,用于打印购物小票、ATM取款凭条等,而双酚A,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常被用作热敏纸涂层的主要成分之一,以提高纸张的显色效果和稳定性。
双酚A也被认为是一种环境雌激素,可能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影响生殖发育,近年来关于双酚A安全性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特别是在2010年,美国环保组织环境工作组(EWG)的一项调查更是将双酚A推向了风口浪尖,该调查指出,全美多家商业机构发出的收据中,有40%以上含有过量双酚A,且含量远超其他含有双酚A的商品,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热敏纸小票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二、专家观点:无确切证据表明致癌
针对广西乳腺癌患者的视频和网上的热议,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科普作家孙亚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双酚A在热敏纸中的使用确实存在,但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双酚A能致癌,他指出,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分类中,双酚A仍被归为“2B类”,即无确切证据表明其具有致癌性。
孙亚飞进一步解释说,机打小票中的双酚A含量通常很低,日常接触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他也强调,对于婴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以及因职业原因需要长期接触双酚A的人群,仍应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多位医学专家和毒理学家也表示,双酚A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与癌症划等号,他们认为,双酚A的毒性作用主要与其在体内的暴露量和暴露时间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接触热敏纸小票所摄入的双酚A量远远低于安全阈值,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其致癌风险。
三、科学认知与公众恐慌
在信息时代,科学认知与公众恐慌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张力,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世界、认识健康的机会;信息的快速传播也可能导致误解和恐慌的蔓延。
以热敏纸小票致癌的说法为例,尽管专家已经明确指出其缺乏科学依据,但这一说法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这背后既有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担忧,也有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夸大其词和误导性信息。
作为自媒体记者,我们有责任在报道科学问题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夸大其词或误导公众,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健康问题。
四、如何科学看待热敏纸小票?
面对热敏纸小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我们应该如何科学看待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呢?
1、避免长时间接触:尽管双酚A的致癌风险尚未得到证实,但长时间接触仍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在使用热敏纸小票后,应尽快将其丢弃,避免长时间接触。
2、减少皮肤接触: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热敏纸小票的人群,如收银员、厨师等,建议佩戴手套以减少皮肤与双酚A的直接接触,在工作结束后应仔细洗手,避免双酚A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3、选择环保产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使用无双酚A的热敏纸打印小票,消费者在选择购物或就餐时,可以关注商家的环保措施,选择使用环保产品的商家。
4、加强科普宣传: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对双酚A等化学物质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科普宣传,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健康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五、结语
关于热敏纸小票可能致癌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双酚A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其具有致癌性,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我们应保持理性思考,科学看待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政府和媒体也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更多的科学研究和权威解读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化学物质安全性的准确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普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