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儿子考公妈妈做行测后放弃鸡娃
在当今社会,公务员作为一份稳定且体面的职业,成为了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未来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观念较重的家庭中,父母往往不遗余力地“鸡娃”——即通过各种方式激励、鞭策孩子,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而考上公务员或其他理想的岗位,有一位妈妈,在亲自尝试做了几套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题后,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鸡娃”的念头,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启示呢?
一、妈妈的“考公”初体验
张阿姨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她一生勤劳节俭,对儿子的期望极高,在她的心中,公务员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更是对儿子能力和努力的认可,自从儿子大学毕业后,张阿姨就一直在催促他准备公务员考试,希望他能早日上岸,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为了更好地了解儿子的备考情况,张阿姨决定亲自上阵,做几套行测题试试水,她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这些题目应该不在话下,当她翻开行测试卷的那一刻,却瞬间被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题目给难住了。
“我本以为数学部分就是加减乘除,结果里面全是逻辑推理、数据分析,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几何图形题。”张阿姨回忆起自己的“考公”初体验,不禁感慨万千,“更别提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了,那些文字游戏和逻辑陷阱,简直让人头大。”
二、从“鸡娃”到“理解”
在做了几套行测题后,张阿姨深刻体会到了儿子备考的不易,她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儿子的期望和要求可能过于苛刻了,原来,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公务员岗位背后,是无数考生夜以继日的努力和付出。
“我之前总觉得儿子不够努力,总想着逼他一把。”张阿姨坦言,“但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我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他,更不能把他当成实现我梦想的工具。”
通过这次“考公”经历,张阿姨学会了换位思考,她开始尝试从儿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感受和压力,她不再一味地催促和逼迫,而是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她告诉儿子:“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妈妈都会支持你,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三、生活的启示与反思
张阿姨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鸡娃”与“理解”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人生选择和自我成长的深刻启示。
1、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梦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盲目地跟风或攀比,把孩子推向他们并不喜欢的道路。
2、理解孩子的压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孩子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难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
3、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4、学会自我反思: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学习,只有当我们愿意放下身段、虚心向孩子学习时,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结语
张阿姨的“考公”经历虽然短暂却深刻,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理解和尊重比逼迫和期望更重要,当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执念和期望时,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潜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那个懂得倾听、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家长吧!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不畏风雨、不惧挑战,愿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和温暖港湾。